2018年4月(第135期)
南基醫院 廖千慧 營養師
小米(英名millet)為禾本科一年生植物,又稱為「栗」。為台灣原住民光復前與光復初期的主要作物與糧食,常用於炊飯、煮粥、釀酒…...等,在祭祀時亦為重要的祭品之一。
小米穀粒在碾製過程中胚芽部分尚存,故其營養價值頗高,富含維生素B群、E、鉀與纖維質。小米的胺基酸種類豐富,含有多種必需胺基酸,尤其是色胺酸含量明顯優於其它穀物,但須注意的是小米缺乏離胺酸,建議搭配其它蛋白質攝取如魚類、肉類、豆類使營養互補均衡。
國民飲食指南建議,三餐應以「維持原態」的全榖雜糧為為主食,或至少應有1/3為未精製全榖雜糧。可在米飯當中添加1/3小米,增加口感與纖維質攝取,小米豐富的營養,對於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文明病有預防功效。
新鮮的小米顏色金黃且味道清香,儲存於陰涼乾燥處則不易腐壞,小米的外層營養容易在清洗沖流失,故清洗時不可太用力清洗,輕輕掏洗即可。

參考資料
1. https://www.afa.gov.tw/cht/index.php?code=list&flag=detail&ids=833&article_id=7334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
2. https://www.coa.gov.tw/ws.php?id=18979 行政院農委會
3. https://consumer.fda.gov.tw/Food/TFND.aspx?nodeID=178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(新版)